<th id="9slxe"></th>
<rp id="9slxe"></rp>
    1. <th id="9slxe"></th>

    2. <em id="9slxe"><acronym id="9slxe"><u id="9slxe"></u></acronym></em><li id="9slxe"><object id="9slxe"></object></li>
      <rp id="9slxe"></rp>

      <em id="9slxe"></em>

    3. <th id="9slxe"></th>
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 清風文苑>正文

      《詩經》中的修身智慧

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4-07 09:07:03 作者:管理員 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

      55.jpg

      圖為《群書治要》刻本書影。(資料圖片)

      《詩經》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,共311篇,其中6篇有目無辭?!对娊洝吩谙惹貢r期稱為《詩》,或取其整數稱《詩三百》。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,始稱《詩經》,并沿用至今?!对娊洝吩趦热萆戏譃椤讹L》《雅》《頌》三個部分,其中《風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謠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聲雅樂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頌》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,又分為《周頌》《魯頌》和《商頌》。

      孔子曾概括《詩經》宗旨為“無邪”,并教育弟子讀《詩經》,以之作為立言、立行的標準?!对娊洝分刑N含著溫柔敦厚的質樸、本真力量,因而能穿透千年,對現代人修身養德仍有啟發意義。

      回顧經典可知,德性修養并非純粹的思辨過程,而是發乎自然性情之中,生長于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之間,形成和內化于對社會關系的協調融潤之中。黨員干部讀《詩經》,可汲取其中修身養德的智慧,崇德向善、修煉品性,自檢自省、切磋琢磨,約束言行、立己達人。

      孝思不匱 心存感恩

      百善孝為先。孝是最深層、最持久的道德情感,也是德行養成的起點?!缎⊙?bull;蓼莪》中言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撫我畜我,長我育我,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欲報之德,昊天罔極。”從感念父母的生養、撫育與眷顧,生發出報答父母無邊恩德的淳樸情感,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基于血脈親情的明德,奠定了中華文明道德體系的不朽基石。

      現代人談到“孝”,經常會將其局限于家庭代際關系,甚至認為現代社會倡導個人自由,孝這種德性不再重要。其實不然,在中華文明道德體系中,正是孝的美德,構筑了利人利他、擔當責任等道德觀念的價值基礎。在修養德性、立德樹人、化風成俗的過程中,絕不能忽視孝道的力量。

      《秦風•渭陽》云:“我送舅氏,悠悠我思。”秦康公在送別舅舅晉文公時,想到母親已亡、無法盡孝而作此詩,寄托悠悠無盡的孝思。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則親不待”是每個人生命中巨大的遺憾。黨員干部若能感念父母之恩,常懷盡孝之心,在工作、生活中面對誘惑、面臨困難之時,就會有更加堅實的心理支撐。試想,若在工作履職中違背原則,喪失道德,觸碰紀法紅線而受到懲處,則不僅不能盡孝,更會使父母蒙羞。孝心具足的人,自然會常懷警惕之心,嚴防此類情況發生。

      中華文明中,“孝”的德性并不止步于尊親孝老,而是推而廣之,不僅孝敬自家父母,更能大孝天下父母,進而忠于職守、敬業樂群、服務人民,為父母爭光,為國家做貢獻。修養孝德,核心在于常懷感恩之心,少想別人能為自己做什么,多思考自己能為他人、為社會做什么。作為黨員干部,要時刻感念黨恩、感念人民之恩,牢記自己身份是共產黨員,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,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時時記在心上,以報恩之心忠誠履職,努力作出最大貢獻。

      琴瑟和鳴 溫情和睦

      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。在《詩經》中,修身與齊家緊密聯系,和合統一。自身修養提高,能夠引領良好家風;同時淳樸和諧的家風,也是個人提高修養的基礎和保障。家風不正,個人修養很難不受影響、不被帶偏。

      《國風•關雎》曰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強調選擇配偶要注重對方德行的美善。夫婦因德行相互吸引,共同承擔家庭責任、社會責任,才能長久幸福。夫婦和諧不是無原則的遷就,而是共同勤勉,同心同德,共同締造良好的家風。同理,黨員干部主動與家人互相激勵,勤勉修身,才能鑄就良好家風,如此,面對外部誘惑和不正之風,方能有更強的抵御能力。

      《邶風•谷風》斥責違背夫婦之道的行為,提出夫妻相處應當“黽勉同心,不宜有怒”。夫婦共同修養德性,應當虛心接受對方勸勉,不能因為對方的勸告不合自己心意就發怒,而要虛心看待對方觀點,尋找共識,琴瑟和鳴,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圍,進而實現自身修養的持續進步。反觀當下,一些落馬官員失節失守,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,那就是家庭失和,夫妻之間互不信任、缺乏溝通,失去對彼此的恩義、道義和情義。試想,若對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或丈夫都不能信任、尊重、愛護,又怎么會保持對黨、對人民、對國家忠誠呢?而這些導致家庭失和的因素往往成為違紀、越界的內生原由。

      《大雅•思齊》記載,周文王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”,以禮法善待妻子,親睦兄弟,將美德和禮法推及宗族的親人,形成充滿溫情而又和睦有序的良好家風,締造了周代的禮樂文明。由此可見,夫妻恩愛、家人親愛并不是無原則的。處理家庭關系時,必須遵循法規制度、公序良俗、社會美德,在家庭關系中建立界限,不使人情、人欲肆意膨脹,破壞秩序與規矩,最終反而造成家庭失和。尤其是領導干部,應當嚴守規矩、約束家人、共同勉勵、以德齊家,管好親人朋友,避免公權力被身邊人濫用,真正做到明大德、守公德、嚴私德。

      夙夜在公 兢兢業業

      《召南•甘棠》記載,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”,西周召伯教化百姓,實行德政,巡行鄉邑時,為不耽誤百姓農耕,曾在甘棠樹下決斷獄事,百姓思其德行而不愿砍伐甘棠樹。黨員干部堅持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,事出公心、胸懷大局,就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稱贊和擁戴,這才是真正的有德。

      提高道德修養,應明辨是非、不信讒言?!缎⊙?bull;巧言》中言:“亂之初生,僭始既涵。亂之又生,君子信讒。”意思是,追溯禍亂的源頭,往往是面對偽言,無法分辨,進而聽信讒言,造成損失。領導干部面臨急難險重任務和風險挑戰,如果自身政治判斷力不足,在重大關頭就無法準確決策、妥善應對,只能靠小聰明、“歪招”來應付,久而久之,就會養成錯誤習慣。領導干部平時自覺注重修身養德,在關鍵時刻才能保持頭腦清醒。

      修身養德,需心懷公平正義,克制過分的物質欲望?!段猴L•伐檀》諷刺身在其位,貪心不足,沒有功勞卻空享俸祿的人。詩中發出質問:“不稼不穡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為什么不耕種也不收割,卻能擁有幾百捆稻谷?結論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”,即一個有修養的君子是不會尸位素餐空享俸祿的。這一點,黨員干部尤要引以為戒。堅守公正、不搞特權、不謀私利,威望就會提升,人們就會信服他、愛戴他、學習他;反之,行事偏頗、追逐私利,自然是上行下效、如法炮制,人人損公肥私,最終敗壞政治生態。

      志同道合 尊禮守義

      同門曰朋、同志曰友。朋友并不是稱兄道弟、江湖義氣,而是志同道合、志趣相投,切磋勉勵、互相成就?!缎⊙?bull;伐木》中言:“嚶其鳴矣,求其友聲。”勸誡君子尋求志向高遠、品德高尚、擁有崇高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的賢人作為自己的朋友?;仡櫄v史,致力于修身養德的人,往往友愛賢者、廣交益友,一起切磋學習、互相勉勵、修養德行,和朋友們共同成長提升。

      領導干部身為公仆,掌握權力,在如何交友方面,面臨的考驗也比一般人要多。應該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,關系到自身德行修養和人生道路選擇。古人指出,應與正直、誠信、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,而不是和走邪道、善于阿諛奉承、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。與德性修養高的人交朋友,可以互相勉勵、相互成就,共同走向光明。反之,若和品質低劣、貪求物欲、見利忘義的人交友,便會不自覺受其影響、沆瀣一氣,最終墜入深淵。

      “以利交者,利盡而交疏;以勢交者,勢傾而交絕;以色交者,華落而愛渝;以道交者,天荒而地老。”領導干部與人交友,應清醒認識到他人所為何求。有的人與人稱兄道弟,為了利益阿諛奉承,朋友關系甚至親于手足,然而在利益有沖突之時,卻互相攻訐,這便不是真正的朋友。只有胸懷共同理想信念、擁有高尚道德基礎的友誼,才能經受各種考驗而堅不可摧,深厚真摯、綿延長遠。

      如琢如磨 博學慎思

      修身養德應保持怎樣的態度,采用什么途徑,《詩經》也作出了回答?!缎l風•淇澳》稱贊衛武公修身養德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切、磋、琢、磨是治骨角、象牙、玉、石的方法,由于其硬度很高就需要反復切磋琢磨,方能形成可供觀賞、使用的器物。

      詩中贊美衛武公能夠像雕琢美玉一般日日精進、精益求精??梢?,美好德行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,需時刻自警、自省、自勵、自律。曾子言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務必心懷敬畏、慎行勤勉、夙夜匪懈,長久地堅持下去。

      修身養德,需注重博學慎思?!多嶏L•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”古代教育以禮樂修德為主,強調主動學習和虛心請教。有志于修身者,應主動請教、廣泛學習,在實踐中學,在學中實踐,追求知行合一。應保持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的態度,善于學習,不恥下問,方能明白人情事理。

      孔子曾以“六言六蔽”教授弟子,“好仁不好學,其蔽也愚。好知不好學,其蔽也蕩。好信不好學,其蔽也賊。好直不好學,其蔽也絞。好勇不好學,其蔽也亂。好剛不好學,其蔽也狂。”仁、知、信、直、勇、剛都是應當修養的美德,但如果不通過學習明白事理,不深入思考來掌握這些品德的實質精髓,就會偏執一隅,在實踐中出現偏差,反而造成傷害。

      《詩經》以興發人內心深處的道德情感為起點,啟迪人們彰顯“明德”、回歸本性,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修養。它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和律令教條,所以能春風化雨、潛移默化、潤物無聲,對現代人如何提升個人道德修養仍然深具啟發意義,值得領導干部認真學習借鑒。(邢夢潺)

      无打码的小黄片
      <th id="9slxe"></th>
      <rp id="9slxe"></rp>
      1. <th id="9slxe"></th>

      2. <em id="9slxe"><acronym id="9slxe"><u id="9slxe"></u></acronym></em><li id="9slxe"><object id="9slxe"></object></li>
        <rp id="9slxe"></rp>

        <em id="9slxe"></em>

      3. <th id="9slxe"></th>